近日,甘肃省发改委同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提交的实施“飞地模式”开展光伏扶贫的建议,将东乡县、礼县2015年各2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指标调整至武威市两家扶贫意愿较高的光伏电站。
“飞地模式”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的行政区域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自2015年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政府和省内的电力企业在推动项目实施中发现,甘肃省河西地区光照及土地资源优裕、建设及运维成本较低、电网接入及消纳条件成熟,与陇东(中部)地区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具有实施“飞地模式”的基础合作条件,可以考虑将甘肃东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光伏指标,转移到河西走廊风光资源富集区建设,进行规模集中开发,从而使光伏扶贫效益最大化。
2015年以来,国网甘肃电力经过多方调研,提出了“飞地光伏扶贫模式”,并与各级政府、能监办、国家电网公司、光伏企业积极沟通协调,推动“飞地模式”在甘肃省落地实施。
为了深入分析“飞地光伏扶贫模式”在省内不同区域的适应性,研究“飞出地”“飞入地”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国网甘肃电力在今年年初立项开展《基于光伏扶贫的飞地经济模式建设可行性研究》。目前,研究成果已完成初稿,在后续跟踪借鉴东乡、礼县光伏扶贫项目“飞地模式”实施过程中,跟踪具体操作细节,测算模型将更趋合理,课题的研究成果对破解甘肃光伏扶贫困局、降低电网配套建设成本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