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无疑是光伏行业的“好年份”,受光伏电价调整政策的影响,光伏行业掀起了“630抢装潮”,导致今年1月-6月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超过20GW,新增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新增7.7GW)3倍,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光伏企业们陆续交出上半年成绩单,从已公布的报告看,包括产业链上中下游在内的多家企业表现强劲。以晶科能源、隆基股份、东方日升为代表的光伏新贵们正在向传统巨头发起挑战,有人欢喜有人忧,靓丽的数据背后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本文选取了境内外光伏上市企业的主要经营数据进行盘点,各位不妨看一看。
盘点一
晶科能源、东方日升势头凶猛
晶科能源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接近4倍,上半年以3.3GW的出货量超越天合光能成为中国最大的组件供应商,在此之前,天合光能已经连续两年问鼎,但在营业收入上天合光能仍然领先。在财报中,晶科调整其全年出货量为6.5GW;天合光能重申了其2016年全年6.3-6.55GW的出货量目标,谁会成为年度出货量冠军,我们拭目以待。
在创业板上市的东方日升,连续两年实现了营收、利润的高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4亿元,同比增长9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0亿元,同比增长365.72%。营收虽然与几大巨头有些差距,但4.8亿元的净利润高过晶澳、阿特斯和天合光能。
盘点二
单晶阵营表现抢眼
在单多晶口水战阵营最前列的隆基股份和晶科能源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隆基股份实现净利润8.6亿元,增长超过6倍,位列A股光伏上市公司榜首,隆基股份旗下乐业光伏上半年组件出货923MW。
在单晶领域中,除了隆基股份,亿晶光电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倍,中环股份期内也实现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68.68%。整体表现高过行业平均水平。
[pagebreak]
盘点三
英利能否东山再起
曾经头顶着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光环的英利,在连续亏损5年后,迎来了首次盈利,上半年出货量1.2GW,实现营收49亿元,实现净利润1.5亿元,英利能够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国内光伏抢装导致需求增加。
在下半年市场行情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英利的盈利情况能否持续?英利在公告中表示,二季度光伏组件总出货量为662MW,三季度的出货量可能会减半。截至今年上半年,英利的资产负债率仍高达127%。债务问题得到缓解,但仍未解除。
盘点四
中利科技能否扭亏
在上半年为数不多的亏损企业中,中利科技位居其一,上半年亏损0.5亿元。
作为国内光伏电站“建设—转让”模式的首创者,中利科技的光伏电站开发总量在民营企业中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优势。光伏板块已经成为中利科技最吸引资本市场眼球的业务。
公司在财报中称,受中利腾晖130MW光伏电站未按期转让影响,上半年业绩没能实现扭亏。
以往,中利科技光伏电站开发季节性特点突出,前三季度主要以项目立项,审批,建设为主,直到到下半年才实现收入和利润的确认。因此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直到四季度集中确认收入和利润后才扭亏盈利。
以2015年为例,公司2015年一季度亏损5267万元,二季度亏损1.53亿元,三季度亏损8560万元,四季度则盈利超过7亿元。
以此看来,中利科技在四季度扭亏将是大概率事件。
「下半年展望」
在投资的拉动下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2016年上半年产量约为27GW,50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83.5%,行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然而,上半年的好日子也许会一去不复返了,业内预计第三季度的光伏装机量将下跌80%。下半年的价格战已经打响,先是多晶代表晶科能源和单晶企业轮番报出了最低价,而后在领跑者基地招标中,协鑫新能源报出0.61元的度电价格震惊业内。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成本支撑下的度电价格下降当然是好事,但前提一定要有系统成本支撑,不理性的竞价是否会造成政策当局的误判?在补贴拖欠常态化、一些地区发电最低保障小时候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过早地推动平价上网,前景并不乐观。
疯狂的抢装带动新一轮的扩产潮引发产能过剩的隐忧,也让产业过早地进入“透支”模式,与以往不同,这一轮扩产潮主要由行业的领军企业带动,2015年下半年以来,以天合、晶科、阿特斯为首的光伏制造企业开始掀起新一轮的扩产潮。在2016年上半年,产能过剩的隐患被火爆的市场行情掩盖,进一步刺激了制造企业的扩产意向。
随着需求的下降,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惨烈,在新一轮产能过剩到来之际,未来谁能活下去那就要看各家的成本控制水平了。光伏产业新老交替现象正在发生,以晶科能源、隆基股份、东方日升为代表的光伏新势力能如愿登上宝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