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的柴,就是能源。自薪火时代开始,能源就和人类文明休戚相关,现代社会随着电气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电力更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开始并正在深入。德国是这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先行者,2015年可再生能源电量在德国总用电量中已接近1/3。需要指出的是,德国的能源消费量比较小,且背靠欧盟大电网,易于调峰;而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情况更为复杂,在转型上必然需要花费更大力气和更多资金。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推动能源转型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在这一战略思想基础上,党中央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G20能源部长会议上,各与会国代表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以及在清洁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广泛共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去年年底苏州召开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闭门会议上,明确阐述了中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几年来,为确保实现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国家能源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十二五”期间,中国加快了非化石电源发展步伐,全国水电累计投产1.1亿千瓦,水电装机占全国发电装机比重达到21.2%;风电规模高速增长,占比由2010年的3.1%提高至8.5%,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新增4100万千瓦;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居世界第四,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从2014年起,煤炭消费量、火电发电量连续两年下降。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二是积极推进生产和消费模式创新。“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2800万千瓦落后煤电机组。2014年,在全国范围启动了在役燃煤机组节能环保改造工作,改造后的煤电机组成为世界清洁燃煤发电的典范。此外,还连续颁布实施了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热电联产、互联网+智慧能源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并在全国范围启动了城乡配电网改造工作。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2015年以来,按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及有关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各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和电力市场建设工作。同时,还研究拟定了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方案,力争通过能源领域一系列改革,努力构建更加开放有效、健康活力的能源市场。
四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和资金投入,我国电力工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业自主创新体系。通过不断强化重大技术攻关,提高装备制造的自主化水平,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及装备、智能电网、高效清洁燃煤、水电、第三代核电技术及装备等关键领域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建成了一批世界级工程。应该说,科技的进步客观上加快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
目前,国家能源局正抓紧编制“十三五”能源规划和“十三五”电力规划。其中,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贯穿我国“十三五”全局的重点工作,将围绕“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能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
中国有个和魔方齐名的智力玩具“华容道”,它有个代名词叫做“中国的难题”,通过移动大大小小的棋子,帮助最大的一块棋子从初始位置找到出口。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和能源形势面前,绿色低碳发展就是我们能源华容道最大的那一块棋子,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解好这个“中国的难题”、“世界的的难题”,使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和电力找到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宽广出路。